水体生态修复并不是种种草、养养鱼
水体生态修复、恢复和增强水体自净能力、营造生物生存环境,是系统性工程,并非普通意义上的种水生植物与投放鱼苗,需要综合考虑、科学系统设计。
黑臭水体在控源截污后,城市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在其生态补水的水源中将占很大比重。因此,在恢复并提升黑臭水体的自净能力、长效保持水质稳定与生态修复的相关具体设计中,应高度重视再生水中微生物含量较低而总氮高的特点,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次生问题,水体生态恢复治理厂家,同时还有雨水水质的特点。水体生态恢复需要综合考虑提高治理后的水体微生物总量,提供充足微生物附着生长空间,为水体自净能力恢复与提高、水体生境营造适宜的溶解氧与水体流动性,以及提供适宜的生态基流等问题。水体生态恢复还要结合项目具体情况,系统性设计水体增氧生态技术、浮动湿地、挺水与沉水植物、活水循环等技术的利用。
微生物污水净化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群体对**物和毒性物质进行转化。微生物具有体积小、表面积大、繁殖力惊人等特点,能不断与周围环境快速进行物质交换。污水具备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因而微生物能从污水中获取养分,河道黑臭水体生态恢复,同时降解和利用有害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具体过程为:
(1)**污染物的浓度由高变低;
(2)异养细jun迅速氧化分解**污染物而大量繁殖,然后是以细jun为食料的原生动物出现数量高峰,再后是由于**物矿化,利于藻类的生长,而出现藻类的生长高峰;
(3)溶解氧浓度随着**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而大量消耗,很快降到低点,水体生态恢复,随后,由于**物的无机化和藻类的光合作用及其他好氧微生物数量的下降,溶解氧又恢复到原来水平。
这样,在离开污染源相当的距离之后,水体中的微生物数量、**物和无机物的含量,也都下降到低点。于是,水体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黑臭水体治理中的生态修复包括对岸线与边坡的生态治理与对水体本身的生态修复。岸坡生态修复是黑臭水体治理生态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泊水体生态恢复,对水体自身的生态修复则是黑臭水体治理生态修复的核心,很多黑臭水体治理项目重视岸线与边坡的生态修复与生境恢复,却忽视了对水体本身的生态修复,即便实施了污染源治理,但水体自净能力不足依然导致水质难以长期稳定保持。需充分重视对水体自身生态系统的修复,统筹考虑岸坡生态修复与水体生态修复。
此外,岸坡生态修复与治理(河岸绿化、岸线改造、河底改造等)应注重自然化、生态化,并充分考虑河岸绿化、岸线改造与水生态系统修复、生物生存环境恢复的相关性,考虑岸上生态与水体生态的相关性,系统性考虑对生态护坡、生态石笼自然岸线恢复技术、河底生物膜恢复技术等的设计与利用,同时需从海绵城市建设角度,综合考虑城市排洪排涝与防洪生态蓄水等问题。